新闻中心
咨询电话:
17331253826
欧盟碳关税正式通过,钢铁行业付税几何?
作者:蓝鹏测控发布时间:2023-05-16阅读次数:次
近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这标志着CBAM走完了整个立法程序,正式通过。这一重磅消息,让有关欧盟碳关税的舆论热潮再度增温。
CBAM涉及六大行业,即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气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商必须支付生产国支付的碳价格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配额价格之间的差价。
其中,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且是这六种产品中,我国对欧出口总额较大的行业。
我国钢铁行业出口成本或增加4%-6%
粗算:每年2亿美元—4亿美元
CBAM在全球备受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机制——全球首个“碳进口税”。其实施意味着非欧盟生产商未来想在欧盟销售商品,必须为二氧化碳排放付费。这一计划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并于2026年到2034年之间分阶段实施。至此,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
也就是说,CBAM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但有个过渡期,一直到2025年底结束。这期间,我国企业向欧盟出口产品时,需要报告产品碳排放信息,但无需缴费,从2026年1月1日起则需要支付碳关税,且价格与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挂钩。
对于碳关税的实施,欧洲内部已经很有争议。据德国《世界报》19日报道,CBAM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环境友好型贸易的开始,但也有其他人担心欧盟最新举措可能会推高数千种产品的价格。业界警告称,某些产品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
那么,对于我国钢铁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告诉记者:“虽然CBAM正式通过,但由于钢铁产品实际支付碳排放价格的计算方法尚未明确,CBAM实施以后,我国钢铁行业每年需要向欧盟支付的碳关税,目前无法准确预估,只能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和对欧盟碳市场的了解进行粗算。基于已出台的CBAM规则,考虑我国每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量(如2022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量是389万吨)、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总金额(如2022年是64.4亿美元)、欧盟碳市场的碳价等进行初步估算,我国钢铁行业出口成本将增加4%—6%左右,大概每年需要向欧盟支付碳关税2亿美元—4亿美元。”
具体到企业,情况各有不同。碳排放强度较大的企业可能要支付一定的碳关税,碳排放强度比欧盟碳市场的基准值还低的企业,则无需支付碳关税。
短期影响总体可控,但多重因素叠加带来长期影响
据了解,我国钢铁行业以满足内需为主。以2022年为例,我国粗钢产量为10.18亿吨,其中出口钢材仅有6732万吨。近年来,受欧盟对我国钢材多次以反倾销为由征收高额关税、新冠疫情等影响,我国出口欧盟的钢材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我国出口欧盟钢材量达到389万吨,但仅占出口总量的5.8%,占比很小。
“因此,无论是从钢材产品的出口量还是可能支付的‘碳关税’额度来看,短期影响是可控的,但长期影响会上升。长远来看,随着欧盟深度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欧盟免费配额的逐步退出,CBAM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及中欧碳价差的扩大,我国钢铁产品需要承担更高的对欧出口成本及税负,叠加其他发达国家可能也会设置类似CBAM的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工业产生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广泛。”范铁军说。
据悉,目前,CBAM法案只涉及六个行业,但欧盟碳市场涉及的行业有28个。作为欧盟碳市场的补充,CBAM机制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此外,虽然目前CBAM的适用范围只包含某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等简单钢铁制品,但未来是否会覆盖更复杂多样的下游产品,均未可知。
范铁军说:“此外,国内钢铁下游行业也越来越关注钢材产品的碳排放量。例如,奔驰、宝马等汽车企业已经要求宝钢、首钢等钢铁供应商提供汽车板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同时提出‘绿钢’‘低碳钢’的要求,这也将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成本。”
在中欧碳价差方面,近日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价格信号是欧盟碳价首度突破100欧元/吨,短时间内急速上涨。
目前,我国碳市场的碳价约50元—60元/吨,欧盟碳价突破100欧元/吨,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720元/吨,两者呈现较大差距。
有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碳市场的平均碳价是81欧元/吨。但从2023年以来,欧盟碳价一直稳中有升,尤其是在2月份以后,连连上涨,冲破100欧元大关。
原因是什么?多方专家分析认为,在经历了2022年动荡的能源市场和对冬季能源短缺的担忧之后,欧洲能源危机出现了缓和迹象。天然气价格下降部分消除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欧洲经济的担忧,大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正在复苏。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随着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的出台,配额总量将继续下降,且幅度更大,配额供需继续收紧。这也是导致欧盟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采用电炉短流程的比例大约是10%,而欧盟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0%。根据国内数据进行测算,使用电炉短流程的吨钢碳排放量比长流程低70%左右。因此,从整体上看,欧盟的吨钢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我国。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相关企业将直接感受到欧盟和中国碳市场上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差异,由此激发更大的内生动力,持续优化生产技术及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相对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
范铁军说:“首先,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开展传统高炉转炉工艺节能减碳技术应用,推动极致能效;提高废钢使用量和电炉短流程炼钢占比;不断探索氢冶金、CCUS等创新低碳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应用。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有序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利用,加大绿电采购,优化钢铁生产能源消费结构。此外,应完善全国碳市场机制。将碳交易作为应对CBAM影响的有效抓手。健全碳定价机制。加快拓宽行业覆盖范围,有序推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最大化发挥市场化机制碳减排作用。我国钢铁行业可充分借鉴碳市场建设经验,结合国内碳市场建设现状,从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钢铁行业MRV体系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修订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应推动建立核算标准互认机制。钢铁行业可以在碳排放核算及核查标准互认方面加强与国际接轨,应加强对欧盟碳市场、碳关税制度的研究,加快完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相关核算方法研究,逐步建立碳足迹标准、碳计量标准等,提高中欧核算标准、核查结果的互认度。”
CBAM涉及六大行业,即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气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商必须支付生产国支付的碳价格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配额价格之间的差价。
其中,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且是这六种产品中,我国对欧出口总额较大的行业。
我国钢铁行业出口成本或增加4%-6%
粗算:每年2亿美元—4亿美元
CBAM在全球备受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机制——全球首个“碳进口税”。其实施意味着非欧盟生产商未来想在欧盟销售商品,必须为二氧化碳排放付费。这一计划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并于2026年到2034年之间分阶段实施。至此,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
也就是说,CBAM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但有个过渡期,一直到2025年底结束。这期间,我国企业向欧盟出口产品时,需要报告产品碳排放信息,但无需缴费,从2026年1月1日起则需要支付碳关税,且价格与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挂钩。
对于碳关税的实施,欧洲内部已经很有争议。据德国《世界报》19日报道,CBAM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环境友好型贸易的开始,但也有其他人担心欧盟最新举措可能会推高数千种产品的价格。业界警告称,某些产品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
那么,对于我国钢铁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告诉记者:“虽然CBAM正式通过,但由于钢铁产品实际支付碳排放价格的计算方法尚未明确,CBAM实施以后,我国钢铁行业每年需要向欧盟支付的碳关税,目前无法准确预估,只能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和对欧盟碳市场的了解进行粗算。基于已出台的CBAM规则,考虑我国每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量(如2022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量是389万吨)、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总金额(如2022年是64.4亿美元)、欧盟碳市场的碳价等进行初步估算,我国钢铁行业出口成本将增加4%—6%左右,大概每年需要向欧盟支付碳关税2亿美元—4亿美元。”
具体到企业,情况各有不同。碳排放强度较大的企业可能要支付一定的碳关税,碳排放强度比欧盟碳市场的基准值还低的企业,则无需支付碳关税。
短期影响总体可控,但多重因素叠加带来长期影响
据了解,我国钢铁行业以满足内需为主。以2022年为例,我国粗钢产量为10.18亿吨,其中出口钢材仅有6732万吨。近年来,受欧盟对我国钢材多次以反倾销为由征收高额关税、新冠疫情等影响,我国出口欧盟的钢材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我国出口欧盟钢材量达到389万吨,但仅占出口总量的5.8%,占比很小。
“因此,无论是从钢材产品的出口量还是可能支付的‘碳关税’额度来看,短期影响是可控的,但长期影响会上升。长远来看,随着欧盟深度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欧盟免费配额的逐步退出,CBAM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及中欧碳价差的扩大,我国钢铁产品需要承担更高的对欧出口成本及税负,叠加其他发达国家可能也会设置类似CBAM的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工业产生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广泛。”范铁军说。
据悉,目前,CBAM法案只涉及六个行业,但欧盟碳市场涉及的行业有28个。作为欧盟碳市场的补充,CBAM机制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此外,虽然目前CBAM的适用范围只包含某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等简单钢铁制品,但未来是否会覆盖更复杂多样的下游产品,均未可知。
范铁军说:“此外,国内钢铁下游行业也越来越关注钢材产品的碳排放量。例如,奔驰、宝马等汽车企业已经要求宝钢、首钢等钢铁供应商提供汽车板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同时提出‘绿钢’‘低碳钢’的要求,这也将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成本。”
在中欧碳价差方面,近日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价格信号是欧盟碳价首度突破100欧元/吨,短时间内急速上涨。
目前,我国碳市场的碳价约50元—60元/吨,欧盟碳价突破100欧元/吨,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720元/吨,两者呈现较大差距。
有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碳市场的平均碳价是81欧元/吨。但从2023年以来,欧盟碳价一直稳中有升,尤其是在2月份以后,连连上涨,冲破100欧元大关。
原因是什么?多方专家分析认为,在经历了2022年动荡的能源市场和对冬季能源短缺的担忧之后,欧洲能源危机出现了缓和迹象。天然气价格下降部分消除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欧洲经济的担忧,大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正在复苏。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随着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的出台,配额总量将继续下降,且幅度更大,配额供需继续收紧。这也是导致欧盟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采用电炉短流程的比例大约是10%,而欧盟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0%。根据国内数据进行测算,使用电炉短流程的吨钢碳排放量比长流程低70%左右。因此,从整体上看,欧盟的吨钢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我国。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相关企业将直接感受到欧盟和中国碳市场上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差异,由此激发更大的内生动力,持续优化生产技术及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相对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
范铁军说:“首先,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开展传统高炉转炉工艺节能减碳技术应用,推动极致能效;提高废钢使用量和电炉短流程炼钢占比;不断探索氢冶金、CCUS等创新低碳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应用。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有序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利用,加大绿电采购,优化钢铁生产能源消费结构。此外,应完善全国碳市场机制。将碳交易作为应对CBAM影响的有效抓手。健全碳定价机制。加快拓宽行业覆盖范围,有序推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最大化发挥市场化机制碳减排作用。我国钢铁行业可充分借鉴碳市场建设经验,结合国内碳市场建设现状,从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钢铁行业MRV体系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修订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应推动建立核算标准互认机制。钢铁行业可以在碳排放核算及核查标准互认方面加强与国际接轨,应加强对欧盟碳市场、碳关税制度的研究,加快完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相关核算方法研究,逐步建立碳足迹标准、碳计量标准等,提高中欧核算标准、核查结果的互认度。”
“绿创碳和”平台的专家认为,出口型企业需熟悉和跟踪CBAM机制的政策动态,尤其是适用的产品范围(如适用)、实际支付碳排放价格的计算方法、产品含碳排放量的计算方式等。在建立并完善自身碳管理的同时,将涉碳因素纳入供应商的遴选、考核、督查和淘汰制度。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蓝鹏测控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标错来源或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删除。